索 引 号 | 13370100MB2802576N/2024-000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 | 组配分类 | 公示公告 |
成文日期 | 2024-02-29 |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树牢法治意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南部山区各级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6次、学法活动14次,党(工)委会议传达学习党内法规20余次。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开展进机关、企业、村庄、学校宣讲30余场次,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
二是坚持一体推进,强化工作统筹。商请历城区人民法院、历城区人民检察院参与,成立南部山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完善功能区依法治理机构。将法治建设纳入南部山区“十四五”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与“富美南山”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成立南部山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定任务清单和实施方案,形成依法治区办总牵头,各职能部门齐参与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三是强化督察考核,推动责任落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将法治建设纳入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针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法治督察,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述法制度,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情况、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学法用法情况列入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述职报告。组织管委会1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书面述法,开展述法评议活动,反馈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健全完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提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保障南部山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完成“1+3”规划编制,其中,《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已批复实施,《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等3个规划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完成3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解决南部山区多年来纲领性规划缺失等突出矛盾,夯实政策根基。对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关于高火险期实施进山管控的通告》开展实施后评估,经评估决定继续有效,法治护航生态保护。
二是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党工委会、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和程序,编制南部山区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合法性审查率100%。实现街办合法性审查制度全覆盖,实现管委会部门公职律师制度全覆盖,制定公职律师统筹使用办法,引进征地拆迁领域专业律师团队,建立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点执法事项法律顾问跟踪保障制度,提高法律服务质效。2023年,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共参与审查合同、协议等500余件,列席有关会议60余次,代理复议应诉案件40余件。
三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集中梳理南部山区行政执法委托协议,审查协议14份,涉及事项404项,发现问题逐一完善,避免无权执法。推动通过立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南部山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执法主体不一致等执法弊端。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开展“规范执法、惠企利民”专项行动和道路交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三项制度”,规范执法流程。推行“文明+温度”执法。遵循“721”工作法,采用包容审慎的执法模式,落实“首违不罚”的要求,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推进“执法+服务”走深、走实。如综合管理执法局办理“四张清单”案例20件,劝导制止占道经营行为298次,责令停止建设行为217次,责令限期整改232次。数字赋能提高执法效率。全面推动使用“济南市行政执法办案监督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传统执法模式向现代执法模式转型升级。自9月份以来,南部山区各级各部门通过平台办理处罚案件197件,检查案件806件。依法依规推进违建整治。按照“周密、快速、彻底、干净、安全”的工作原则,坚持“依法依规、积极稳妥”,攻坚克难全力推进违建整治工作,各类违建整治任务总52955栋,已整改到位24070栋,综合整改到位率达45.45%,超额完成年度整治任务,没有因违建整治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负面舆情,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行政权力制约科学有效。完善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建立法治督察和纪检监察联动机制,实现街道法治督察全覆盖,开展依法行政专项督察活动,督促依法行政。深化败诉案件溯源机制,倒逼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强化重点岗位监督。制定重点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资金支出基本规程和重点风险岗位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监督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管委会官网单独设立政策解读专栏,新增长者专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均开设互动交流平台,完善各级政务新媒体便民查询功能,及时、准确、充分公开政务信息。2023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件,答复率达100%。
五是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南山实际,积极协调、争取支持,设立南部山区首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公证服务窗口,填补了区内无法律援助服务和公证服务点位的空白,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和公证服务。强化行政应诉工作。建立“一案一专班”、发案备案、开庭提醒、定期通报、执行督促等工作制度,规范行政应诉流程。2023年南部山区各级各部门开展旁听庭审活动17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保持100%,管委会为被告案件无一例败诉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发案量和败诉率实现“双下降”。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化府院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和败诉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诉讼调解、复议调解衔接,促成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023年化解行政诉讼争议6件。搭建南部山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2023年线上线下共受理调解案件92件,调解成功78件,成功率达70%。
六是健全应急体系,突发事件应对规范有序。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严格依法实施应急举措,制定《南部山区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南部山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森林防灭火分级包保督导工作方案》。组织建设Ⅳ类应急避难场所35处,绘制应急避难场所分布、服务范围和周边群众疏散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违规用火行为,2023年破获野外违规用火导致的火灾案件4起,行政拘留3人、警告1人,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一些方面需要提升完善,如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法治督察的措施及结果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人才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管委会部门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不均衡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四、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南部山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强措施、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机制建设为保障,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抓住“关键少数”,深化理论学习,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制度,规范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活动,督促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完善依法治区办和各个协调小组的工作运行机制和会议制度,将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情况纳入高质量考核和法治督察内容,促进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作用有效发挥。开展专项法治督察活动,建立法治督察线索移交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法治督察等方式,深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联动机制。落实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任务指标,对标指标,细化任务,提升“双档案”规范化程度,广泛发动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二是以治源为导向,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水平提升。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形成项目实施部门、法制部门、信访部门、综治部门等各部门联动的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项目法治保障模式,形成项目实施前风险预警、实施中法律顾问跟进、重大事项集中研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法治保障模式。完善法治审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管理使用,明确法制审查内容和流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监测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措施,针对性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形成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法治督察、执法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格局。深化府院联动,实现诉前、诉中、执行等多环节良性互动交流,将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强化诉源治理。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群众法治环境获得感。立足南部山区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并争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完善法律服务队伍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法律服务队伍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破题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缺位问题,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动成立信访、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安全、生态旅游等领域行业性调解委员会,逐步推动其他领域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搭建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新平台。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公平竞争审查流程,实施柔性执法,为南部山区高质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