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作为一座泉水孕育的城市,泉水是济南历史的源头,也是城市的灵魂。“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泉生济南”,很好地诠释了泉水、人文和城市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南部山区以泉源为统领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遗迹,对济南的社会风情、城市形态和人文养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只有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挖掘和梳理南山泉源文化,才能真正体会到泉文化在济南文化和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和地位。要破解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密码,我们就要沿着泉水的脉络,追溯济南历史的源头,去探索南部山区的前世今生。
泉水溯源
济南有着“泉城”的美誉,七十二泉名扬天下。关于济南泉水的源头,历来众说纷纭。
最早提出南部山区是济南泉水源头,并加以考证的是“善政垂后世,诗美耀湖光”的曾巩。他在《齐州二堂记》里写道“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 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文中曾巩叙述,黑水湾在前,柏崖湾在后。但我在南部山区工作多年,从乾隆《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和现有地名分析,应该是柏崖湾在前,黑水湾在后,疑为曾巩的误记。为了考证济南泉水的补给源,他亲自到南部山区考察,结合弃糠于黑水之湾(即仲宫锦阳川)而见于趵突泉的说法,得出玉符河水“自渴马崖入地,复出为趵突泉”的结论。又根据济南泉水色味相同,做出诸泉同源的判断。
元代于钦在《齐乘·卷二·水》中写道:“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岱阴”指泰山北麓的济南南部山区;“伏流”指降雨渗入石灰岩的地下潜流;“所发”指山前冒出来的泉子,也就是趵突泉、百脉泉等著名泉群。
现代地质考察研究证明,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北麓,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区和平原的交接地带,相对高差达800多米。地势南高北低、坡度平缓,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源远不绝的汇集。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沉积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到岩浆侵入体阻挡,承压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泉水涵养区重点渗漏带有11处, 总面积约25.6平方公里。
通过以上分析和考究,南部山区不仅是济南泉水最重要的涵养区,更是济南泉群和泉水的源头。
泉水盛宴
南部山区自古以来泉源上奋,名泉众多。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的涌泉泉群,涵盖了南部山区仲宫、柳埠、西营三个街道办事处。该区域内溪流遍地、泉水潺潺。载入《济南泉水志》的名泉多达126处,未曾载入的泉池还有500余处。2004年新评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中,涌泉泉群有涌泉、突泉、泥淤泉、苦苣泉、避暑泉、缎华泉、大泉、圣水泉8泓泉水入选。
南山泉群,大泉喷涌、小泉吟唱,养育和形成了南部山区的“一水两库三川”。
“一水”,即玉符河。千年玉符河,纳百泉清流,汇三川玉水,将泰山与黄河相连。玉符河,发源于泰山北麓的锦绣、锦阳、锦云三川,三川之水汇入卧虎山水库,流出始称玉符河,向西北流经市中、长清、槐荫注入黄河,并分流小清河,全长40.8公里,形成“山水相依、渔耕井然”、“仟佰辉映、溪流相连”的郊野公园,呈现出“绿岛映秀、碧水回环”、“林草丰茂、鱼翔浅底”的湿地景观。
“两库”,即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卧虎山水库位于锦云川、锦阳川、锦绣川汇流后的玉符河上,流域面积为557平方公里,库容量达1.2亿立方。水中游鱼跳跃,水上白鹭翱翔,鱼鸟竞技,美不胜收。锦绣川水库位于锦绣川中部,总库容4150万立方米。库水碧绿,烟波浩淼,周围重峦叠嶂,花木扶疏。每到汛期,水从大坝10个溢洪口飞落,形成高达30多米的瀑布,声如滚雷,壮如烟云,堪称南山之绝景。
“三川”,即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条河域。锦绣川:又名北川。《历城县志》:“梯子山之右有洞曰仙人,涧曰云梯,锦绣川之源也。”锦绣川流经西营、绣川、仲宫汇入卧虎山水库。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又载:“两岸之上,......春涧野花,秋林红叶,望之如锦,故名锦绣川。”锦阳川:又名南川。《历城县志》:“锦阳川,在中宫东南,起源长城岭仙龙潭西北至中宫太甲山西,延袤七十余里。”长城岭《酉阳杂俎》谓之“分流山......玉水源也。”锦阳川古时又称“玉水”。汇集柳埠窝铺峪、龙门峪、齐城峪、梨峪之水,流经仲宫与锦云川汇合,注入卧虎山水库。锦云川:又名锦银川、西川。流经高而、仲宫,与锦阳川水汇合,注入卧虎山水库,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历城县志》:“长城岭又东北分者,莫高于秋千台,秋千台又西为玉皇岭,左分为东棋子岭,两山之间,锦云川水出焉。”又称:“锦云川……延袤六十余里,山川争秀,与锦绣、锦阳鼎踞其胜。”
南山不仅养育了20万父老乡亲,而且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区域风貌,形成了“一水两库三川”山水融合的地理景观。正是:“五百里三川,山重重,水潺潺,直到历下成趵突”。泉城是南山淌来的城市。
泉源文化
泉水有源,文化有根。泉水既是水之源头,又是水之归宿。南山人民对泉水的感情,不仅是情感上的热爱,还有文化上的认同,精神上的依恋,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奇观:南山以古老久远的“东夷文化”、交汇融合的“齐鲁文化”、仁爱济世的“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宗教文化”、隐藏民间的“泰山文化”、因泉而生的“村居文化”、题咏泉溪山川的“诗词文化”和举足轻重的“红色文化”、注重礼仪的“饮食文化”,这九种文化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纵观南部山区,传承夷人遗风,秉承中华文明,在如此狭窄的区域内融合了“儒释道”、泰山文化、骚客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内也极为罕见。
巍巍泰山,何其壮哉!悠悠南山,何其厚哉!若要真正感知南山历史、领悟南山文化,从源文化入手,就能抓住南山文化的本质和灵魂。特别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速、人心世态日益浮躁的今天,重新倡导、弘扬泉源文化,挖掘和拓展其文化内涵,十分契合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宁静、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也是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您来与不来,我都在南山等您!